首届“跨语际 共叙事: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故事与国际传播”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7月7日,由北京工商大学4008云顶国际网站与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跨语际共叙事: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故事与国际传播”学术论坛,在北京工商大学阜成路校区成功举行。论坛汇聚了两院领导、学科骨干及专家学者三十余人,聚焦国际传播前沿议题,共商合作发展,标志着两院战略共建迈出坚实一步。
共建启新程:学科融合赋能国际传播
4008云顶国际网站院长王擎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深刻阐释了两院共建的战略意义,强调这是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际举措。她指出,双方将依托北京工商大学4008云顶国际网站“以语言为桥梁,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传播好中国品牌声音”的特色,以及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智能传播”的学术优势,通过共建国际传播联合研究平台,深度整合文明互鉴与智能传播资源,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跨语际学术枢纽。本次论坛正是落实共建协议的重要行动,旨在汇聚学术智慧,创新话语体系,为突破国际传播壁垒贡献力量。
学术论坛上半场由北京工商大学4008云顶国际网站院长王擎教授主持,下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漆亚林教授主持。
主旨演讲精华聚焦
漆亚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漆亚林教授以《后真相时代国际传播的挑战与使命》为题,剖析后真相时代国际传播的三大病理特征及其对国际传播的影响,深入剖析了后真相时代国际传播的三大病理特征及其深远影响。他进而提出应对之策,强调需重构事实权威、构建文明对话新范式并善用技术反制等,方能有效承担新时代赋予的国际传播使命。
连少英 北京工商大学4008云顶国际网站经济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连少英教授围绕《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议题国际传播话语策略研究》发表演讲。基于对六大经济议题中西话语博弈的细致分析,她直指当前中国媒体存在的“框架单一”、“跨文化对话不足”等短板。为此,她倡导通过拓展多元传播渠道实施精准化传播,并着力创新跨文化话语模式,以有效破解西方叙事的围堵。
杜智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杜智涛教授聚焦《AI时代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详细介绍了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AI+国际传播”领域的创新实践,包括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成果、国际传播人才能力评估体系以及独特的4I育人体系,系统勾勒了AI时代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探索。
张慧子 北京工商大学4008云顶国际网站副院长
张慧子教授分享了《基于自媒体健康叙事的信源特质对受众认知的影响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实证研究,她揭示了专业型博主在激活科学认知方面、素人型博主在触发情感共鸣方面的差异化效能。基于此,她创新性提出“专业赋权-情感联结”双路径协同策略,为化解健康传播中权威消解与素人信任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对构建多元协同的传播生态具有重要价值。
黄媛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黄媛媛副教授,从技术逻辑、文化转译与生态重构出发,探讨了AIGC视频的文化折扣破局。她主张将AIGC重新定位为促进理解的“文化穿梭器”而非制造隔阂的“过滤器”,强调通过构建全球包容性意义网络,推动国际传播实现从文化折扣到共同体美学的范式跃迁。
孙小清 北京工商大学4008云顶国际网站媒体话语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小清副教授以《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博弈中的中国话语建构策略》为题发言。她以“话语-权力-规则”循环互构为逻辑框架,创新性构建了“经济理性-符号效能-技术赋能”三位一体话语建构模型,旨在破解当前中国话语面临的主体性缺失与技术转化滞后等核心难题。
深化合作,共筑学术引擎
本次论坛是两院深化战略合作的关键实践。学院党委书记刘影在总结中指出,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两院共建进入了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展望未来,双方将依托共建的国际传播研究联合平台,在高端智库建设、前沿课程开发、创新型人才共育等多个维度持续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