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讲座暨商务英语系十周年系列活动:知易行难:翻译最好的时代
2024年11月14日,值商务英语系成立十周年之际,依托创新创业课堂,墨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林凡林总经理受邀为4008云顶国际网站本科生和研究生带来主题为“知易行难:翻译最好的时代”的精彩讲座,就当前翻译行业的人才建设、技术革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史岩林副院长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林老师首先就语言服务行业的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截至2023年底,中国翻译从业人员规模已达到624万人,其中专职翻译约95万人,兼职翻译约547万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翻译人才梯队建设存在断层,高水平的翻译人才稀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语言服务行业的现状,林老师进一步分析了当前语言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数据显示,41%的毕业生从事教育培训工作,40.8%从事信息技术相关工作,还有一部分从事知识产权等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公司。随后,为了让同学们对行业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林老师继续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解析。林老师指出,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语言服务企业呈现三种发展趋势:传统型生产型企业、平台型企业、专业化企业。未来,语言服务企业可能会出现第四种发展趋势——生态发展,将翻译工作植入各个领域,实现前后左右的链接。无论是语言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还是语言服务的行业的发展趋势,均表明了语言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翻译工作,更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以及跨语言、跨文化、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同学们关心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翻译”的问题,林老师表示,机器翻译无法取代人工翻译,因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情感、创意等方面的表达。机器翻译可以辅助翻译工作,提高效率,但不能取代人工翻译的专业性和创造性。例如,在翻译中国科幻小说《三体》时,就需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背景,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内涵。而机器翻译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
然而,机器翻译也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领域,如语言辨识、海量信息抓取等方面,机器翻译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对此,林老师通过在工作工程中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予以了有力说明。在处理中国企业与印度企业的合作文件时,林老师的团队利用机器翻译对海量信息进行快速抓取和初步翻译,然后再由人工进行精炼和校对。通过这样的方式,工作团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翻译质量。
最后,林老师还就语言专业的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林老师鼓励同学们首先要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要拓展技能,从“有所长”到“有所专”,提升个人竞争力。;第三要培养项目管理、沟通能力等软技能,适应职场需求;最后要将语言优势与其他领域结合,开拓新的职业发展空间。
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行业信息和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语言服务行业,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为未来的职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