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二部召开教育教学大讨论学习交流会
在学校及学院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大讨论”活动部署下,大学英语教学二部于6月19日13:00,在良乡校区师服206教室召开教育教学大讨论学习交流会,主题:运用AI工具进行教学设计。会议由大学英语教学二部主任刘婧和副主任杨雪莹共同组织,刘婧主持。
在交流会上,老师们讨论交流数智化平台与工具的整合。以“精准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智能化管理”为目标,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如DeepSeek、OneClass等),整合更加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实现教学环节的全链条优化。
一、课前AI赋能备课,资源整合智能化。传统备课受限于教师个人经验与资源获取渠道,而数智化工具显著提升了备课效率与质量,如大模型辅助教学设计:通过DeepSeek等工具快速生成教学案例、语法解析框架及跨文化对比素材,并自动适配学生水平(如四六级词汇分级嵌入);动态资源库建设:利用数智化平台整合多模态资源(TED演讲、学术播客、英语期刊片段等),逐步构建分主题(科技、医学、商务等)语言素材库。基于平台数据分析学生薄弱点,针对性设计重难点讲解策略,使教学内容覆盖面扩大,语言输入更具前沿性、学术性与多样性。
二、课中实时交互与沉浸式学习。课堂环节通过数智化工具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互动,运用实时互动工具如通过OneClass课堂模块发起限时投票、弹幕讨论、协作翻译。基于DeepSeek等AI工具设计课堂小测试,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抬头率。并通过实时扫码签到等方式提高到课率。
三、课后进行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反馈与拓展学习。运用智能作业系统OneClass、BB平台、批改网等发布作业,系统自动批改并生成错误分析报告。利用多元评价体系进行教师点评、同伴互评,辅以AI语法修正建议,形成 “机器-同伴-教师”三维反馈。依托平台推送前沿领域内容,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科技、经济、社会等前沿知识,还能通过交互任务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及跨文化能力,培养跨学科能力。
老师们还讨论交流全程参与并实践“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将知识点与思政点紧密结合,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融入课堂内外,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体现“上好课就是课程思政”的理念,落实学校“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
老师们讨论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应用及数智化培训,如学院于6月12日开展的“语言课程大模型应用及数智化教学模式思考”专题讲座,帮助老师们紧密跟进大模型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推进外语教学的数智化发展。
“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老师们一致认为:数智化工具并非替代教师,而是重塑教育生态。大学英语教学将继续深化人本与技术的融合,打造“有高度、有温度、有精度、有广度”的大学英语课堂。